top of page
118350787_2642584195953763_6730515113790

2020年8月23日 

 1945:香港重光【四國志 】

從辛亥革命、北伐、抗戰到國民政府遷台,蔣中正(字介石)(1880 -1975年)與中華民國的歷史發展息息相關。除了二戰後對台灣的建設不容否認之外,中國民國曾與英國在香港受降問題上多次展開了激烈的外交衝突,而從其日記以及中英各方的電報中,提及了蔣中正對收回香港和香港受降的交涉過程中的想法,當中亦表達對英國介入收回香港的不滿。


1942年12月30日,蔣中正在日記中曾表示對英國在談判時的態度「是可忍孰不可忍」。1943年簽訂了《中英新約》之時,英國在新約上不提收回新界之事,而蔣中正則單方面聲明對新界問題保留日後討論之權。日記中,記載道:「待我簽字以後,另用書面對彼說明,交還九龍租借地問題仍作保留,以待將來繼續談判,為日後交涉之根據。」


同年的開羅會議,中、美、英三國討論有關三國軍隊聯合對日作戰等問題,當中方希望美國出面解決香港問題之時,然而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卻拒絕討論香港問題。對於《開羅宣言》隻字不提香港問題,蔣中正只好在日記中,咒罵「英國之自私與貽害,誠不愧為帝國主義之楷模矣」。


這兩件事對於蔣中正未能收回香港之事上,不竟是一種恥辱。不過,在日本於1945年8月宣佈投降之後,從中方密電英方的電報中,多次表明中方擁有香港的授降權,經過多番與英國在「授權受降」方案上進行談判,最終英方作出了讓步,蔣中正提出的「雙重授權受降」方案得以被採納。雖然戰後蔣中正在收回香港一事上未能如願,但他在日記中,更得意地自我安慰道,「英國對余委派軍官接受香港日軍投降之指令,最後仍承認接受,是公義必獲勝利之又一證明。」

參考資料:

1. 阮大仁。《蔣中正日記中的抗戰初始》。台北:學生書局,2015年。
2. 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社,2008年。
3. 孫揚。《國民政府對香港問題的處置:1937-1949》。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社,2017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