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香港重光【四國志 】(二十)
糧食統管制官
2020年9月4日
1945:香港重光【四國志 】
重光之時,香港長期被盟軍封鎖,加上駐守廣東的日軍沒有把糧食送往香港的意願,因此香港長期面對物資短缺,糧食不足的問題。而英國東南亞司令部尚為香港準備物資,還未抵達香港之時,只能暫時在亞洲各地就地取材。不過,在日本投降之時,大部分亞洲地區同樣面對糧食短缺的問題,甚至出現嚴重饑荒,而香港糧食不能自給的問題亦不例外。香港的日軍倉庫中的食米存貨糧,由 1941年12月尚有100,000噸,下跌到4400噸,市面仍有不少糧食可以出售。
在8月底,詹遜(Sir Franklin Charles Gimson)成立軍政府初期,已安排了700名人員維持香港島的食水和部分電力供應,並在梁潤昌及華人領袖協助下從廣州和澳門購入糧食。香港只能從中山等地輸入約1000噸食米以及數百噸蔬菜,但情況不樂觀。有見及此, 詹遜重設「糧食統制管」(Food Controller),為多項食品及日用品推行管制,而當時食米的價格定為每斤兩角,成立穀米批發處,禁止糧食出口,鼓勵機動帆船繼續進行貿易。
雖然軍政府缺乏人手執行價格管制,但當局透過增加輸入以及恢復與香港的貿易,例如要求倫敦盡快准許海外貿易、派員到廣東省以及鄰近地區採購物資,以解決燃眉之急。可是,由於戰後國民政府於廣東地區實施禁運,香港失去了廣東這個糧食來源,直到9月中,香港只剩下約十日用的食米。幸好,英國東南亞司令部指揮下的「鐵甲行動」(Operation Armour)早於8月下旬已開始準備,於9月26日抵港,解決了當時糧食短缺的問題。而澳洲亦派船把牛奶、沙糖等食品運送到香港。有見情況有所改善,9月底,「糧食統制管」已開始要求英國和亞洲各地協調,安排更多副食品送到香港。
說到香港糧食史及糧食政策,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曾於上年舉辦《米展》:http://cache.org.hk/blog/rice_exhibition/ 了解香港歷史及舊事,絕非只為懷舊,反而是能夠理解今日世界脈絡之舉。
參考資料:
1. 鄺智文。《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5年。
2. 鄭宏泰, 黃紹倫。《香港米業史》。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