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19183051_2661750890703760_3736073912682

2020年9月14日

 1945:香港重光【四國志 】

 

「在百德新街的愛侶 臉上有種顧盼自豪」說到百德新街,相信大部份人都想起這句小學或中學年代回憶的「有聲」歌詞,而我們今次介紹的就是這街道的命名者:百德新少校(John Johnstone Paterson) (1886-1971年)。

 


百德新是英國及香港企業家,而百德新家族與怡和洋行關係密切,百德新的父親曾於1875年至1887年擔任怡和洋行合夥人。百德新於一次大戰之後到港發展,擔任怡和洋行大班,以及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主席和印華輪船公司主席等職。他亦是香港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

 


香港保衛戰期間,百德新少校率領主要由一班年紀較成熟的外籍人士所組成的香港防衛軍「曉士兵團」(Hughesiliers),成員包括了電力公司的外籍員工、自由法軍成員、來自富裕愛爾蘭貴族的德輔男爵等。這班「曉士兵團」的職責是守護北角發電廠。12月18日,日軍兵分三隊在港島東登陸,不久包圍了發電廠,但百德新仍堅持拖延敵軍進攻,拒絕撤退。不過,由於當時發電廠外英皇道及電氣道已經充斥著日軍小隊,百德新和其餘成員被困在英皇道及電氣道民房與日軍打起巷戰,但考慮到將面臨彈盡糧絕和平民安全之下,百德新決定向日軍投降,淪為戰俘,香港淪陷後遭囚於赤柱拘留營。

 


1945年香港重光,剛從拘留所獲釋的百德新連同另一怡和大班紐璧堅爵士(Sir David Locke Newbigging)負責重整香港業務。自香港於1946年重新設立文治政府之後,百德新與他的妻子移居到非洲肯亞退休終老。

 


下次行街經過「百德新街」除了想起Donki,亦希望大家記得百德新少校與曉士兵團的足跡及其家族對香港的貢獻

 

 

資料來源︰
1. 鄺智文,蔡耀倫。《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3年。
2. 鄺智文。《老兵不死:香港華籍英兵(1857-1997)》。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8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