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Rusty Sir @ LTH系列 (一) (7).png

Rusty Sir @ LTH系列 (九)

【他們不是被遺忘、只是被誤解 — 皇家蘇格蘭營與城門碉堡】下

#livethinghistory #LTH #worldwar1 #WWI  #WW2 #11NOV #victory #poppyflower #lestweforget #history #WeWillNeverForget

2019年12月13日                                                                          Rusty Sir @ LTH系列

上篇講述了城門碉堡建造及皇家蘇格蘭營備戰實況,希望讓大家了解城門碉堡戰鬥前的詳細情況。
來到關鍵的失陷原因,真的常如坊間所不斷重覆的英軍因疏忽而被日軍成功偷襲?讓蔡耀倫老師為大家詳述三件偶發事件如何造成碉堡失陷;以及後人為何經常錯誤地將失陷主要原因歸於守軍。
我們期望以全新文章表達手法,讓大家能更形象化地全面理解1941年香港戰役的不同情況,繼而建構出更完真的香港戰役理解。

79151468_2433299923548859_55257628541053
圖(一) 1941年12月守軍投降後日軍所攝城門碉堡

首先,12月9日中午開始在城門水塘出現濃霧並曾經下雨,令英軍未能發現日軍第228聯隊第三大隊主力進入鉛礦坳。事實上,英軍特種兵力Z部隊的基地設置在鉛礦坳以西,他們雖然曾經發現日軍行蹤,並目擊英軍砲火撃中日軍部隊,但濃霧令Z部隊低估了日軍進入鉛礦坳的兵力,因而未有通知碉堡守軍。同樣地,城門碉堡雖然曾經派出偵察兵前往針山一帶巡邏,卻似乎與日軍擦身而過,未有發現日軍行蹤。由於第228聯隊在12月8日才在寶安一帶以急行軍方式進入香港,其部隊出現嚴重脫隊問題,第三大隊在12月9日中午過後、正值濃霧之時陸續進入鉛礦坳,故此英軍一直無法注意到有大批日軍進入城門水塘範圍。

79144838_2433299910215527_51782797319083
78679206_2428322500713268_52356360523239
圖(二)
圖(二) 228聯隊二代指揮官土井定七
79393583_2428296434049208_50398245419294
圖(三)

其次,日軍主力部署在荃灣一帶,根本沒有從針山進攻城門碉堡的打算。根據日軍進攻計劃,日軍本應在荃灣一帶集結,待砲兵完成部署並施以砲撃後,才會對醉酒灣防線作正面進攻。第228聯隊的進攻路線本來是從針山越過城門河谷進攻走私坳一帶,第230聯隊才是進攻城門碉堡的部隊。惟12月9日當天第228聯隊長土井定七、第三大隊西山遼均注意到城門河實際上難以翻越,反而城門碉堡兵力薄弱,認為機不可失,遂於當晚發動突擊。實際上英軍當時亦準確判決出日軍打算從荃灣向城門碉堡作正面進攻的意圖,故集中注意力在荃灣一方。筆者因此提出,無論英、日雙方都無從預計城門碉堡一戰。

其次,日軍主力部署在荃灣一帶,根本沒有從針山進攻城門碉堡的打算。根據日軍進攻計劃,日軍本應在荃灣一帶集結,待砲兵完成部署並施以砲撃後,才會對醉酒灣防線作正面進攻。第228聯隊的進攻路線本來是從針山越過城門河谷進攻走私坳一帶,第230聯隊才是進攻城門碉堡的部隊。惟12月9日當天第228聯隊長土井定七、第三大隊西山遼均注意到城門河實際上難以翻越,反而城門碉堡兵力薄弱,認為機不可失,遂於當晚發動突擊。實際上英軍當時亦準確判決出日軍打算從荃灣向城門碉堡作正面進攻的意圖,故集中注意力在荃灣一方。筆者因此提出,無論英、日雙方都無從預計城門碉堡一戰。

79596690_2433299943548857_78761339324653
79214960_2433299940215524_77820714256737
圖(三) 「查寧十字路」Charing Cross今貌,作者蔡耀倫攝
79224973_2428296484049203_52385294042875
圖(四)
圖(四) 砲兵觀測所今貌,作者蔡耀倫攝

筆者在撰寫《孤獨前哨》時發現,香港淪陷後守軍出現因城門碉堡失守導致醉酒灣防線過早崩潰的說法。雖然很難對此作出反駁,但筆者認為要把責任完全置於碉堡守軍之上有欠公允。除了碉堡對守軍人數的限制導致敵我兵力懸殊、偶發性事件令碉堡失守之外,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來批評碉堡守軍的人士均似乎未到過城門碉堡視察,各種說法均是片面地從整體戰略角度出發,未有實地理解城門碉堡一戰的實際過程。即便是守軍司令莫德庇本人,在批評守軍的信函中亦坦言自己未曾視察城門碉堡的砲兵觀測所,亦不理解觀測所的大小。換言之,城門碉堡的守軍其實一直被同袍、後世誤解。更可惜的是,皇家蘇格蘭營A連的殘部在撤回港島後經過休整,在12月19日試圖增援黃泥涌峽並為羅遜解圍時幾乎全數傷亡,被俘的第8連官兵則在戰俘營內負上導致碉堡失守的罵名。營長懷特在戰後不久離世,最終無人對此事進行重新檢視、形成「城門碉堡因疏忽被偷襲」的說法。

80299626_2433299996882185_32348271523900
圖(五) 碉堡內牆上字句:「昭和十六年十二月九日西山大隊春日井隊占領」,作者蔡耀倫攝
80485666_2433300003548851_25685813543043

最後碉堡地道內,有一處昔日報紙的版面殘留於地道壁上,日期顯示地道於1937年才動工興建。

參考資料:

1. Eastern FortressA Military History of Hong Kong, 1840–1970, Kwong Chi Man and Tsoi Yiu Lun
2. 《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鄺智文 / 蔡耀倫
3. 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香港長沙作戰》
4.Copy of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ourts of Enquiry held on 8 May 1942 in POW Camp in Argyle Street to Investigate the Circumstances Leading to the Loss of the Shing Mun Redoubt”
5.Brigadier H.B. Latham, “The Action of the 2nd Battalion the Royal Scots in the Fighting on the Mainland During the Hong Kong Campaign”
“Interim Defence Scheme 193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