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港」闊】系列 (四):
皇后碼頭 (下)
2020年9月25日
皇后碼頭的消失,與中環灣仔繞道密不可分。去年一月林鄭月娥在主持繞道通車儀式時,指「興建繞道「幾經波折」,包括要清拆天星和皇后碼頭…形容繞道得來不易。」但除了所謂的基建與分流效果不大的繞道(至少團隊成員親身經驗)…香港人你記得皇后碼頭保育歷史嗎?
十多年前,特區政府聲稱為了配合第三期中環填海工程,決定在2006年11月新中環碼頭啟用後,皇后碼頭與天星碼頭一同拆卸。然而因為拆卸中環天星碼頭引起社會極大迴響,後來改為提出把皇后碼頭拆卸後另覓地方重建,而此舉更引起不少民間團體不滿,指出重建皇后碼頭則會摧毀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即使另覓新處,公共空間亦遭消滅。當時政府當局以工程延誤及增加建築成本為由,拒絕修改道路的建議,最終皇后碼頭於2007年4月關閉。
2007年5月,古物古蹟辦事處將皇后碼頭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不過當時特區政府表明評級結果和當局決定無關。到了皇后碼頭預備清拆前幾日,保育人士在碼頭進行靜坐絕食,當中包括現今立法會議員朱凱迪。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先後到碼頭出席論壇,強調皇后碼頭絕不可「不遷不拆」,形容阻礙填海工程的後果嚴重,不拆皇后碼頭亦會漠視很多市民的聲音。
事件原本出現轉機。7月31日,高等法院接納了保育團體就清拆皇后碼頭的司法覆核申請,並排期於2007年8月7日開審。
然而,特區政府卻突然在8月展開清拆工程,到2008年2月皇后碼頭拆卸完工。皇后碼頭拆卸後,政府將部分具紀念價值的組件,包括最經典的「皇后碼頭」牌匾、屋頂、船柱等,存放在大嶼山狗虱灣政府爆炸品倉庫。
由民間自發爭取保留的皇后碼頭從此消失,但這次事件進一步提高了香港人對公共空間以及城市規劃的意識,更加深了香港人對本土文化和集體回憶的認同。
「保衛皇后」距今十多年,香港社會運動從未休止。2007 年紀錄片《人在皇后》,由當時為電影學生的林森剪輯。紀錄片不只是聚焦於特定運動領袖,而是透過日常瑣碎畫面,反映參與社運的香港人,正好是描述了近年社會運動的寫照。
參考資料:
1. Hou, J., & Knierbein, S. (Eds.). (2017). City Unsilenced: Urban Resistance and Public Space in the age of Shrinking Democracy. Taylor & Francis.
2. Una So, "Death knell on pier", The Standard, 30 July 2007. Retrieved 25 September 2020.
3. Kanis Leung, “Seek common ground and rise to the challenge of developing infrastructure, Carrie Lam tells Hongkongers as Central-Wan Chai Bypass opens”,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 January 2019. Retrieved 25 September 2020.